武漢地鐵成績排名不俗,客觀印證武漢地鐵建設迎來一個收獲期,當初的陣痛逐漸變成出行的便捷、體驗享受。這樣的成績,更足以說明城市規劃不能只盯著眼前,尤其是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方面,風物長宜放眼量。城市要有大發展、大作為,各方面的建設,尤其是打基礎管長遠的建設,都要以“百年眼光”去衡量。
據高德地圖聯合中國社科院發布的《2018年度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》顯示,武漢的城市地鐵通車里程居全國第五,出行綜合便捷度排名位列第六,高于全國平均水平。
2012年地鐵2號線通車,武漢邁入“地鐵時代”。從一年建成開通一條線,到一年建成開通兩條線,武漢地鐵建設一路高歌猛進,預計到2020年通車里程將達到400公里。據統計,倫敦地鐵里程400公里花了140年。地鐵之于武漢,不僅是刷新了城市面貌,改變了城市生活,而且“地鐵時代”標志著城市發展進入一個全新的高度。
這樣一個高度,是武漢發展面臨客觀機遇使然,也源于城市的自我期許。建設國家中心城市,當初的目標設定、自我加壓,如今上升為國家戰略。地鐵建設正是武漢發展蝶變的一個生動縮影,多年的拼搏努力,我們這座城市各方面功能品質實現質的躍升,使我們在經受更大的發展考驗中能夠底氣十足了。
自我期許就是一種自我定位,就是提高志氣,正如目標高遠的人總是有定見,能夠排除干擾堅定向前走。時光回到六七年前,武漢市常住人口還沒有破千萬,在“新一線”城市里還不顯眼,外界對于武漢修建地鐵有很多質疑,不少人表示不能理解,因為地鐵不符合武漢的“城市定位”。回頭來看,如果武漢發展不能堅定目標,因為各種發展的“常見”甚至誤見、謬見而動搖,最終只會拖慢發展的腳步,我們的城市不會是今天這個樣子。
武漢地鐵成績排名不俗,客觀印證武漢地鐵建設迎來一個收獲期,當初的陣痛逐漸變成出行的便捷、體驗享受。這樣的成績,更足以說明城市規劃不能只盯著眼前,尤其是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方面,風物長宜放眼量。城市要有大發展、大作為,各方面的建設,尤其是打基礎管長遠的建設,都要以“百年眼光”去衡量。發展的風口不等人,等到真的迫切需要的時候再投入建設,已經悔之晚矣。
今天的武漢肩負新的使命,還要朝著自己的目標堅定向前走,要走得更穩,走得更遠。這幾年來,武漢不斷地拓寬主干道,架起了四座跨江大橋,不僅增修了城市內環線,還修起了武漢城市圈環線高速。因為武漢肩負的使命,城市發展還要實現更大的溢出效應,要輻射帶動周邊,我們也要提前做好更多的準備。內在品質方面,城市精細化管理如何提升,方方面面的文明細節如何優化,這方面的考慮未來也會更多一些,需要在不斷的探索實踐中積累經驗、智慧。
城市發展的巨變,更堅定了我們一張藍圖干到底的定力。建設“三化”大武漢和國家中心城市,藍圖很宏大、很長遠,當它一點點、一天天變為現實,成為你我可感可觸的美好生活,那種目標一定能實現的深刻感受,就會成為實實在在的激勵,不斷激發內在動力。
目標設定就堅決推進,不因一時的前進或阻滯而降低自我期許,這是定力,也是信心所在。(轉載自武漢建設網)